小鼠腸炎模型構建中的關鍵要點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前兩篇我們總結了小鼠腸炎模型構建的原理、小鼠腸炎模型構建方法詳解等常見問題
今天普拉特澤生物帶大家來學習小鼠腸炎模型構建中的關鍵要點,希望大家可以深度學習,關鍵掌握實驗技巧。
上篇:小鼠腸炎模型構建的原理
中篇:小鼠腸炎模型構建方法詳解
鏈接奉上,大家快點踩著春風學院的肩膀去摘蘋果吧!那現在我們來接著往下看:
小鼠腸炎模型是生物醫學研究中常用的實驗模型,對于深入探究腸炎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構建小鼠腸炎模型時,有幾個關鍵要點需要特別注意,以確保模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小鼠腸炎模型構建6大核心要點
1. 模型選擇:匹配研究目標
●化學誘導法(DSS/TNBS):成本低、周期短,適用于急性/慢性炎癥研究。
●DSS模型:2%-5%葡聚糖硫酸鈉飲水誘導,3-7天急性腸炎,重復循環模擬慢性病變。
●TNBS模型:直腸灌注50%乙醇+TNBS(1.5-3mg/只),模擬Th1型免疫反應。
●基因工程模型:如IL-10敲除鼠,用于自發腸炎機制研究。
2. 誘導劑使用規范
●DSS濃度梯度優化:預實驗確定品系敏感性(C57BL/6常用3% DSS,BALB/c用5%)。
●TNBS操作要點:麻醉后精準灌注,避免腸道穿孔,控制乙醇濃度(30%-50%)。
3. 實驗設計與分組
●對照組設置:正常對照組、溶劑對照組(如生理鹽水/乙醇)。
●樣本量計算:每組≥8只,避免個體差異影響統計學效力。
4. 表型監測指標
●疾病活動指數(DAI):體重下降、便血、腹瀉評分(0-4分制)。
●組織病理學:結腸長度縮短、隱窩結構破壞、炎癥細胞浸潤(HE染色+評分系統)。
●分子標志物:ELISA檢測TNF-α、IL-6、IL-1β;qPCR分析緊密連接蛋白(Occludin/ZO-1)。5.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死亡率高:降低DSS濃度(2%起梯度測試)或縮短誘導周期。
●炎癥不穩定:控制環境溫濕度(22±1℃,50%濕度),統一飼料批次。
●數據差異大:規范操作流程(如TNBS灌注深度、DSS溶液每日更換)。
6. 模型驗證要點
●雙重確認:組織病理學+血清/糞便生物標志物聯合驗證。
●文獻對標:對比已發表數據(如結腸縮短率>20%為建模成功)
構建小鼠腸炎模型需要特別注意選擇合適的誘導劑、精確控制誘導劑的劑量和給藥方式、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密切觀察小鼠的癥狀表現以及合理選擇評估指標等關鍵要點。
只有確保這些要點得到充分考慮和有效實施,才能構建出準確可靠的小鼠腸炎模型,如果在做實驗中需要協助的話,請記得在小鼠腸炎模型實驗中遇到技術問題可添加技術微信:18570028002
我司還提供動物實驗實驗外包服務或實驗培訓的同時還為大家建立了科研互助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