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細胞凋亡?——科研小白打基礎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細胞凋亡簡介由普拉特澤生物流式檢測平臺總結分享,普拉特澤生物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全面的生物醫學科研實驗外包服務,真實準確,值得信賴。
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內的細胞一定會走向死亡的,有些死亡是生理性的,有些死亡則是病理性的,而關于細胞死亡過程的研究一直是生物學、醫學研究的熱點。我們已經知道細胞的死亡起碼有兩種方式: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apoptosis),細胞壞死是人類很早就已經認識接受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而細胞凋亡卻是近些年來的研究中逐漸被發現接受的細胞死亡方式。
首先,什么是細胞凋亡?
細胞凋亡是細胞的一種基本生物學現象,在多細胞生物去除不需要的或異常的細胞中起著必要的作用。它在生物體的進化、內環境的穩定以及多個系統的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人和青蛙的有尾階段,尾部在發育過程中自動凋亡。細胞凋亡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接受凋亡信號→凋亡調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的活化(Caspase)→進入連續反應過程
細胞凋亡不僅是一種特殊的細胞死亡類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及復雜的分子生物學機制。凋亡是多基因嚴格控制的過程。這些基因在種屬之間非常保守,如Bcl-2家族、caspase家族、癌基因如C-myc、抑癌基因P53等,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對多種細胞凋亡的過程有了相當的認識,但是迄今為止凋亡過程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而凋亡過程的紊亂可能與許多疾病的發生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能夠誘發細胞凋亡的因素很多,如射線、藥物等。
那么,細胞凋亡的研究歷史是怎樣的?
196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結扎鼠門靜脈后,電鏡觀察到肝實質組織中有一些散在的死亡細胞,這些細胞的溶酶體并未被破壞,顯然不同于細胞壞死。這些細胞體積收縮、染色質凝集,從其周圍的組織中脫落并被吞噬,機體無炎癥反應。1972年Kerr等三位科學家首次提出了細胞凋亡的概念,宣告了對細胞凋亡的真正探索的開始,在此之前,關于胚胎發育生物學、免疫系統的研究,肝細胞死亡的研究都為這一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1、利用光鏡和電鏡對形態學特征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2、染色體DNA的降解:細胞凋亡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細胞染色質的DNA降解,凋亡時DNA的斷片大小規律是200 bp的整數倍。
3、RNA/蛋白質大分子的合成。
4、鈣離子變化,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升高是細胞發生凋亡的一個重要條件。
5、內源性核酸內切酶:細胞發生凋亡是需要這種核酸內切酶參與的。
最后,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有什么區別呢?雖然凋亡與壞死的最終結果極為相似,但它們的過程與表現卻有很大差別。
細胞壞死(necrosis):壞死是細胞受到強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細胞無序變化的死亡過程。表現為細胞 脹大,胞膜破裂,細胞內容物外溢,核變化較慢,DNA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嚴重的炎癥反應。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細胞對環境的生理性病理性刺激信號,環境條件的變化或緩和性損傷產生的應答有序變化的死亡過程。其細胞及組織的變化與壞死有明顯的不同。
好啦,細胞凋亡我們就簡單介紹到這里啦,同學們有沒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呢?不懂得可以給客服留言技術給您詳細解答。下一篇再詳細為大家介紹檢測細胞凋亡的詳細方法與實驗步驟,普拉特澤生物誓讓大家透徹學習細胞凋亡的檢測過程。當然若果您有細胞凋亡檢測或其他醫學科研實驗外包的需求,歡迎隨時咨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