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E實驗優化策略:提升實驗成功率的實用技巧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今天普拉特澤生物跟大家一起學習的是RACE實驗優化策略,RACE實驗優化策略及提升實驗成功率的實用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物設計與選擇
⑴?引物長度與GC含量?:
引物長度建議控制在23-28個核苷酸之間,不超過30個。
GC含量應保持在50%-70%之間,以確保引物的穩定性和擴增效率。
⑵Tm值設定?:
Tm值(熔解溫度)應大于等于65℃,若Tm值超過70℃,建議使用Touchdown PCR策略,以提高產物特異性。
⑶基因特異性引物(GSP)設計?:
針對同一待測轉錄本,可設計多條GSP以提高擴增成功率。
對于較長(>10 kb)或豐度較低的轉錄本,GSP應盡量靠近cDNA末端,以提高擴增效率。
若擴增效果仍然欠佳,可考慮讓NGSP(巢式引物)的5'末端與GSP的3'末端有5-15個核苷酸的重疊,以提高二輪巢式擴增時的特異性。
二、實驗操作細節
Ⅰ.?RNA質量檢測?:
在進行RACE實驗前,必須檢測RNA的完整度。可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觀察RNA條帶的清晰度和完整性。
使用高質量的RNA提取方法,盡量保證RNA的純度,避免RNA降解或污染。
Ⅱ.反轉錄酶選擇?:
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反轉錄酶。例如,3'端的cDNA可使用MMLV酶,而5'端的cDNA則可能需要更高要求的SMARTScribe酶。
Ⅲ.PCR條件優化?:
根據目標基因和引物的特性,優化PCR條件,如退火溫度、延伸時間等。
若擴增目的片段較長(>3 kb),可適當延長72℃的延伸時間。
Ⅴ.巢式PCR應用?:
若上一輪PCR沒有理想的特異產物,或產物非特異條帶過多,可考慮使用巢式PCR提高克隆的準確度。
巢式引物應在原GSP的基礎上,往前或后移動重疊一定數量(如10bp),形成內外引物進行擴增。
三、實驗后處理與驗證
?⑴產物驗證?:
將目的序列切膠回收,并連接到克隆載體進行測序驗證。
比對測序結果,分析、拼接得到的序列。
?⑵條帶選擇與測序?:
若出現多個條帶,應分別驗證。可根據大小預測選擇可能的目標條帶進行回收測序。
條件允許時,可設計巢式的特異性引物進行二次PCR驗證。
四、其他注意事項
?⒈實驗重復性?:
為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建議進行多次重復實驗。
?⒉實驗記錄與數據分析?:
詳細記錄實驗步驟和結果,便于后續分析和問題排查。
對實驗數據進行準確分析,避免誤導和錯誤結論的產生。
綜上所述,通過優化引物設計、注意實驗操作細節、合理應用巢式PCR以及嚴格進行產物驗證等措施,可以顯著提升RACE實驗的成功率。希望這些實用技巧能對你的實驗有所幫助!
好,今天關于RACE實驗
優化策略
就說到這里
覺得有用歡迎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