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動物造模方法介紹【關節炎模型外包】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關節炎動物造模方法由普拉特澤生物動物造模技術為大家總結分享,骨關節炎造模方法主要分為自發性造模、誘發性造模、轉基因造模方法三大類。普拉特澤生物動物實驗平臺長期為廣大科研人員提供關節炎動物造模服務,可根據實驗研究目的的需求選擇實驗造模方法與類型,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些這三類造模類型常見的實驗方法~
1、自發性關節炎造模我有時候想著
自發性動物模型是指實驗動物在無人為因素參與的、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骨關節炎。是常用的是Hartley豚鼠的膝關節。有研究人員分析其關節軟骨組織后發現,其骨關節炎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且退化過程與人類骨關節炎相似。但模型形成時間長,費用高,數據難掌握,故通常不作為研究的優選。
2、誘發性關節炎造模
誘發性造模方法是指通過人為措施導致的關節炎,是關節炎實驗研究中最常用的造模方法,包括手術、藥物誘導等方法,可根據實驗研究的骨關節炎類型制定合適的造模方法:
(1)Hulth法:無菌條件下,在動物膝關節內側縱切一個長約2 cm的切口,切斷前后十字交叉韌帶及內側副韌帶并完整切除內側半月板,不損傷關節軟骨面。術后不固定傷肢,可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由于術后關節失穩、關節面的摩擦增加以及喪失了半月板的緩沖作用,而形成骨關節炎。另有Hulth改良法,即術后7 d對動物進行驅趕,30 min/d,2次/d,4周后即得明顯的骨關節炎模型。
(2)臀肌切斷誘導法:即選擇性切斷實驗動物的臀大肌及其深面的臀中肌和臀小肌,破壞髖關節的穩定性,造成平衡能力和負重能力障礙。隨著時間增加,軟骨損傷加重,從而形成骨關節炎模型。
(3)關節刻痕法:在動物負重關節的軟骨處人為用銳器造成劃痕,但不傷及軟骨下骨。術后固定側肢體,10周后受損軟骨周圍會有早期骨關節炎狀的病理性改變,適用于對骨關節炎的早期癥狀及治療效果的研究。
(4)前交叉韌帶橫斷術:是近年采用較多的骨關節炎造模方法。切除實驗動物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造成局部關節應力發生改變,導致關節的軟骨細胞發生退行性改變,從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生。
(5)單純半月板切除術:與Hulth法的完整切除不同,此法是將關節半月板部分切除,造成關節的不穩定,從而得到骨關節炎模型。單純半月板切除可減輕手術造成的損傷,但造模時間會相應地有所延長。
(6)非手術法:即通過外界壓力造成關節應力失衡和機體系統循環障礙,使實驗動物發生骨關節炎樣改變而建立動物模型。目前主要有關節固定法、關節腔內注射法、骨內高壓法等,操作簡便且不受手術創傷影響。
3、轉基因造模
轉基因造模方法是指Col11a1基因敲除、Col2a1基因敲除、Del1基因突變、II型膠原基因的突變、IX型膠原的基因突變及軟骨基質缺陷等方法,利用轉基因骨關節炎動物模型來測試某一基因對骨關節炎的影響,為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的篩選提供方案,不僅可減少傳統造模過程中的失誤,還能降低造模動物的痛苦,優勢明顯。
好啦,那關節談動物造模的方法就介紹完啦,有沒有你常用的那一種呢?下期我們分享關節炎動物造模的詳細實驗步驟,您也有自己擅長啥的造模方法的話,歡迎留言跟動物造模平臺的的技術一起討論,如果您有關節炎造模外包需求的話,歡迎選擇普拉特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