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原、抗體、中和抗體傻傻分不清?
2025-05-12 15:59:25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普拉特澤生物為廣大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提供生物科研實驗,可根據實方案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是不是有小伙伴在刷到疫苗/病毒新聞時總被「抗原」「抗體」「中和抗體」繞暈呀?今天我們就來一鍵解析!!
抗原:能引發免疫反應并導致抗體產生的外來物質(比如如病毒蛋白、細菌毒素)
抗體:抗體是指B細胞收到特定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由漿細胞產生和分泌的可以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球蛋白。
中和抗體:人體在感染病原體后,可產生抗體,接種疫苗同樣也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這里的抗體指的是總抗體,也就是IgA、IgG、IgM、IgE、IgD五類免疫球蛋白的集合,而中和抗體是總抗體中的一小部分,僅占抗病毒抗體的少部分(通常<10%),“抗體” 根據是否具有阻止病原體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相互結合的能力,分為“中和抗體”和“非中和抗體”,而“中和抗體”就是指在病原體感染過程中,可以阻止病原體與宿主細胞表面受體相互結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破壞病毒顆粒,能夠將病毒“中和”掉的抗體。
中和抗體與抗體的區別
當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侵襲機體后,會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的B細胞發生免疫應答。B細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增殖并分化為漿細胞,進而分泌多種抗體。然而,在這些抗體中,僅部分抗體具備中和活性。這些中和抗體能夠特異性地識別并結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關鍵抗原表位,通過空間位阻或構象改變等方式,阻斷病原微生物與靶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細胞,發揮抗感染的保護作用,這一過程即為中和作用。中和抗體由免疫細胞(漿細胞)分泌至血液循環中,在血液中與游離的病毒顆粒結合,一方面可通過形成免疫復合物阻止病毒與細胞進一步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可激活補體系統或通過Fc受體介導的免疫效應機制破壞病毒顆粒,最終實現清除病毒、中和感染的目的。
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已有超過3800萬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并導致109余萬人死亡。新冠病毒是通過其表面spike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與宿主細胞的受體ACE2結合,進入人體細胞,并大量組裝復制。中和抗體就是識別此蛋白,阻斷S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ACE2受體的結合,從而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發揮抗感染的保護作用。 今天關于抗原、抗體、中和抗體總結就分享到這兒啦~如果您在實驗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或者需要實驗外包和代做
可與我們技術老師聯系18570028002(微信同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