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β-乳糖苷酶染色實驗意義與原理步驟
2022-02-10 15:31:24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病理染色技術平臺
一、β-乳糖苷酶染色實驗簡介與原理
實驗簡介: β -半乳糖苷酶是一種是細胞溶酶體中的水解酶,能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酶。其結構基因為LacZ,與LacY(半乳糖苷透性酶)和LacA(半乳糖苷轉乙酰酶)同組成乳糖操縱子,并在特異的乳糖操縱系統中的阻遏物、操縱基因、啟動子等的協同下,支配調節β-半乳糖苷酶的合成。β-半乳糖苷酶一般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界中。
實驗原理:絕大多數正常細胞被認為僅有有限的分裂能力,在不能分裂后就進入衰老(senescence)狀態。此時細胞仍然是存活的,但細胞的基因和蛋白的表達譜發生了很大改變。衰老的細胞不能在一些常規的刺激下再誘導細胞分裂,并且衰老細胞的細胞周期分布也比較特殊,不同于一些損傷誘導的細胞休眠,也不同于細胞生長接觸抑制的情況。衰老細胞通常體積變大,并表達在pH6.0時有高酶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二、β-乳糖苷酶染色臨床意義
在臨床上,β半乳糖苷酶,在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中含量較高。尿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可反映腎實質,特別是腎小管的早期損傷,與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一同測定作尿酶譜分析,有助于病程觀察和預后評價。如對各種腎病的鑒別診斷、藥物對腎的毒性作用、感染、休克、腎移植排異反應、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疾病的早期監測等。衰老相關β -半乳糖苷酶染(senescenceassociatedb-galactosidase SA -β-Gal):體外培養細胞在 p H 為 6 時 , 其β-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陽性率隨代齡增加而增加 , 這種中性β 2 半乳糖苷酶被定義為衰老相關的β-半乳糖苷酶 ( SA 2 β 2 gal) 。血清饑餓引發的生長抑制并不能提高 SA 2 β 2 gal 的活性 ,Werner 綜合癥患者皮膚成纖維細胞體外培養時增殖能力的喪失快于正常人 ,同時 ,SA 2 β 2 gal 陽性細胞的積累速度也加快。永生化細胞檢測不到 SA 2 β 2gal 的活性 , 轉基因技術誘導永生化細胞衰老的同時 ,也誘導衰老相關β 2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而且 ,老年個體皮膚組織切片衰老相關β 2 半乳糖苷酶染色的陽性率高于年輕個體。基于以上觀察 ,人們認為這種中性β 2 半乳糖苷酶是一種很好的可用于體內外衰老研究的生物學標志。
三、β-乳糖苷酶染色實驗步驟(樣本與實驗目的不同步驟均有不同)
Step1:將石蠟組織切片置于65°C恒溫箱,烤片1h左右
Step2:脫蠟。二甲苯I10min→二甲苯II10min→梯度酒精(由高到低)各5min
Step3:1xPBS洗滌3次,每次5min。注:對于冷凍切片直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Step4:加入適當體積的-半乳糖苷酶染色固定液,以充分蓋住組織為宜,室溫固定不少于15min
Step5:1xPBS洗滌3次,每次5min
Step6:加入適當量的染色工作液
Step7:37℃孵育過夜,最好把整個切片浸泡在染色工作液中。注:37℃孵育不能在二氧化碳培養箱中進行。
Step8:1xPBS洗滌3次,每次5min
Step9:脫水:梯度酒精(由低到高)各5min→二甲苯I10min→二甲苯II10min
Step10:加上封片液封片后4℃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Step11: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光學顯微鏡下很容易觀察到變成藍色的表達-半乳糖苷酶的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