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自噬機制【小白必看】
2024-12-13 13:04:53
來源/作者:普拉特澤-生物醫學整體課題外包平臺
細胞自噬啊,這可真是個神奇的生命過程!簡單來說呢,細胞自噬就是細胞內的一種自我降解過程,通過形成雙層膜結構的自噬體,包裹并降解細胞內的蛋白質、細胞器等物質,以維持細胞內的穩態。接下來,就讓我來給你詳細揭秘這細胞自噬的機制吧!
普拉特澤生物承接細胞自噬機制,積累了操作大量經驗,為大家詳細分享細胞自噬機制,同時為廣大科研工作者開展整體課題外包線上的理論培訓與線下實操,可承接細胞自噬實驗外包服務
一、自噬的種類
首先啊,細胞自噬可不是只有一種形式哦,它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巨自噬(Macroautophagy)?:這是最常見的自噬類型,細胞的整個區域被包圍在雙膜小泡的自噬體中,這些自噬體然后與溶酶體融合成為自噬溶酶體,其內容物隨后被其中的蛋白酶降解。
?微自噬(Microautophagy)?:細胞器或是內含物的囊泡直接與溶酶體相互作用并融合,微自噬比巨自噬更具特異性,可由受損細胞器表面的信號分子觸發。
?介導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也稱為伴侶介導的自噬,胞質內的蛋白質通過胞質伴侶與溶酶體融合,通過分子伴侶與底物氨基酸序列內的五肽相互作用,例如底物蛋白與溶酶體LAMP-2A結合,并被轉運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
二、自噬的發生過程
說完了種類,咱們再來看看這細胞自噬是怎么一步步發生的吧!其實啊,自噬的本質是細胞內的膜重排,其發生過程大體分為以下4個階段:
?▲自噬的起始?:細胞接受自噬誘導信號后,在胞漿的某處形成一個小的類似“脂質體”樣的膜結 構,然后不斷擴張,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有點像半球形,就像一個由2層脂雙層組成的碗,會包裹住受損、衰老或過剩的生物大分子和細胞器。
▲隔離膜和自噬體的形成?:這個“碗狀”結構不斷延伸,將胞漿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細胞器,全部攬入“碗”中,然后“收口”,成為密閉的球狀的自噬體。電鏡下觀察到自噬體可是自噬發生的鐵證之一哦!它有2個特征:一是雙層膜,二是內含胞漿成分,如線粒體、內質網碎片等。
?▲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自噬體形成后,可與細胞內吞的吞噬泡、吞飲泡和內體融合(當然啦,這種情況不是必然要發生的)。然后啊,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期間自噬體的內膜被溶酶體酶降解,兩者的內容物合為一體
自噬體中的“貨物”也被降解,產物(氨基酸、脂肪酸等)被輸送到胞漿
,供細胞重新利用,而殘渣或被排出細胞外或滯留在胞漿中。

三、自噬的調控機制
細胞自噬可不是個隨意的過程哦,它是受到嚴格調控的。自噬的調控主要涉及到一些自噬相關蛋白和信號通路。比如啊,AMPK會抑制mTORC1復合物的形成,這會減弱mTORC1對ULK1復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自噬泡的產生。
還有啊,Beclin-1/VPS34復合物、ATG12-ATG5復合物與ATG16的結合、LC3的插入等等,
都是自噬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驟和調控點。

四、自噬的生物學功能
說了這么多,細胞自噬到底有啥用呢?嘿,它的功能可多了去了!讓我們接著來看吧
?①參與代謝應激的保護機制?:在營養缺乏、生長因子耗竭、缺氧等代謝應激狀況下,自噬被激活,降解細胞內物質產生游離氨基酸和脂肪酸。這些產物可在細胞內循環利用或被輸送到機體其他部位,其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對壓力適應關鍵的蛋白質。
同時啊,自噬降解產生的氨基酸與脂肪酸還能為三羧酸循環(TCA)提供原料,以維持細胞的ATP生成。
②細胞的看家者?:自噬可消除有缺陷的蛋白質和細胞器、防止異常蛋白質聚集體積累、清除細胞內病原體,對抵抗衰老、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和感染等意義重大。同時啊,它還能調節細胞器數量和質量,如參與對過氧化物酶體、線粒體、內質網等的選擇性自噬
以維持不同生物門類中細胞器的數量和質量。
?③染色體的守護者?:研究發現自噬相關機制可限制ATG基因缺陷的永生上皮細胞的DNA損傷和染色體不穩定性。鑒于自噬在能量穩態、蛋白質和細胞器質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它在正常細胞中預防基因組不穩定方面可能也發揮作用。
?④決定細胞的生死?:在大多數情況下啊,細胞自噬主要是一種應激適應機制,促進細胞的生存。但是呢,在某些情況下細胞自噬又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死亡,稱為非細胞凋亡的程序性細胞死亡(PCD)或稱為Ⅱ型細胞死亡、細胞自噬型細胞死亡(autophagic cell death)。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對細胞自噬的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呢?可以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學習:18570028002(微信)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科研小伙伴,一起探討實驗中的點點滴滴,分享心得和技巧,再也不用擔心遇到實驗問題無人解答啦
